
這家企業竟然不缺工,訓練無IT經歷員工成為網路安全專家!
企業面對缺工及資安風險,怎麼做?日本B型企業KRAF是網路安全專家,雖是日本上市軟體測試公司 - 市值為4763億日圓的SHIFT集團的子公司,但他們不諱言日本因少子化大缺工危機,反以農村為主的九州宮崎縣為總部,招募長期就業困難且無IT經歷的人群為員工。如何把缺工危機變轉機,幫助宮崎的當地年輕人找到使家庭與職涯平衡的生活,更連結大企業的資源幫助那些較無資安意識的中小企業,消除網路安全風險呢?

想知道哪些是保護環境又回饋社區的永續影響力禮物嗎?
關懷社會與環境的用心品牌經營讓消費者買單,而消費者透過手中的錢讓每一次的消費選擇,不僅對自身好,更支持有理念的好品牌繼續透過負責任的生產幫助客戶及供應商,創造循環不斷的影響力。

不是茶籽堂的莊園、而是朝陽社區的莊園!在地經濟發展真能造福社區又讓品牌圈粉嗎?
每天都要用的洗沐保養品,如何才能選的好?許多品牌強調與原料的關係,無論是天然與功能等,都與土地相關,但什麼才是真正在地的品牌作為呢?成立近20年的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說「如果台灣土地就有,我們就往土裡找」,不是單純的一句話,而是一連串的挑戰!究竟2016年就成為認證B型企業的茶籽堂,如何實踐讓環境與人都獲利的影響力商業模式,讓一個真正在地的品牌價值成為客戶的首選呢?

歐洲最大飲品如何發揮採購的力量,保護溼地、賦權農民、與供應商合作創造共益獲利?
對ESG企業,採購不是一張訂單,而是改變採購社區及環境的好機會,因為這些採購終究的結果對企業的永續經營與否有極大的影響。但如何實踐,讓供應商夥伴明白且真心認同才是關鍵,英國B型企業純真飲料(Innocent drinks),就把採購這件事做的有趣又有意義,一起來看看他們怎麼做?

幫員工加薪、讓供應商的員工有潔淨水可喝、提高發言權、解決月經貧窮,這家企業利潤猛漲八倍!
小企業也能有永續ESG大改變嗎?一家家族企業成立70年後碰到了大危機,反省後希望改變,先從對內員工開始,依據實際生活工資加薪,員工有好的體驗,自然讓客戶也有好的服務體驗,這居然讓他們的獲利大幅度成長了八倍;接著連合作供應商的員工也照顧到了。他們甚至計劃讓全部的員工都通過碳素養訓練,因為小企業也要淨零排放,對地球好!
時尚業如何提高供應商勞工人權、打造循環再生供應鏈?
你的衣服不是你的衣服?一件衣服不再只講求外觀上的剪裁貼身保暖等美感及功能等,更因消費者、投資者都要求時尚品牌必須提高供應商的勞工人權權益、並降低對環境的衝擊而凸顯內在價值。B型企業艾琳費雪(Eileen Fisher)及Patagonia 用當責及透明的行動證明,做好永續供應鏈管理,不僅降低風險,讓人與環境都獲利,更使其品牌價值節節高昇!

把價值30億美金的公司捐給了地球一年後?Patagonia 仍是獲利且有影響力的公司嗎?
許多企業所追求的利益其實都沒有包含對人與環境的長期利益,但Patagonia的創辦人伊馮·喬納德(Yvon Chouinard)想要的是人與地球都能獲利的商業活動。於是在創立Patagonia 50年的前夕,他與家人在2022年將公司所有權轉移到信託基金及環保組織,瞬間許多媒體大讚,雖不是許多企業能仿效,但Patagonia的作法卻能讓許多企業開始思考,究竟如何才能讓一家企業既能擁有長期的獲利,且能發揮對社會及環境影響力而達到基業長青!

超越公平貿易的飲品品牌Cafédirect,為當地農民社區及環境帶來福祉!
在公平貿易剛起來的年代,在1991年創立的英國B型企業Cafédirect 就直接與咖啡農合作社交易,他們的作法卻超越公平貿易,獲利一半直接投入於提升農民及其社區的建設,至今堅守使命,農民不僅取得合理收購價格,更協助他們獲取超越生活薪資以外的收入,合作社的農民代表出席董事會,針對任何利益的各樣挑戰發言,直接參與決策過程;更為氣候變遷下的農民提供各式訓練應對;執行社區植樹管理不僅有碳信用額度,也保障土壤健康及生態多樣性,這些供應鏈扶貧工作,更加上優質的產品力,讓消費者做出更好的消費選擇!

選擇一杯更好的鮮奶!共益供應夥伴關係,為台灣的乳品市場帶來更好的選擇!
一杯鮮奶如何能讓生產者的酪農獲得合理的報酬,且讓消費者喝的安心呢?鮮奶坊把供應的酪農當成合作夥伴,與其共同聯名品牌,除專業人員指導飼養方式、將淨利10%回饋給酪農優先使用於動物/員工福利等,也與供應夥伴建立「共同參與」模式,一起討論產銷平衡方針,協商中長期乳量、價格,共同將本土乳品的產品差異化做到位,強韌產業價值鏈。

多元、在地的人才圈粉品牌怎麼做?
台灣缺工的常態,讓企業大聲呼籲政府開放外籍人士,但或許參考B型企業阿原肥皂雇用在地退休漁夫、及澳洲B型企業Outland Denim雇用受虐婦女的作法,提供在地社區弱勢關懷族群就業機會及在職訓練的同時,不僅強化雇主品牌形象,更能圈粉永續有意識的消費者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