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ESG新價值商機
    • 為什麼要做ESG
    • 如何開始ESG
      • 中小企業ESG轉型計畫 – Business FOR Good
      • ESG 影響力快評(QIA)
  • ESG顧問
    • 尋找B型顧問
    • B型顧問培訓計畫
  • 成為B型企業
    • 潛力B加速器計畫
    • 認證流程與費用
    • 新標準
      • 企業宗旨與利害關係人治理(PSG)
      • 公平職場(FW)
      • 正義、公平、多元與共融(JEDI)
      • 人權(Human Rights)
      • 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 環境管理與循環經濟(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 Circularity, ESC)
      • 政府事務與集體行動(Government Affairs & Collective Action, GACA)
  • B型企業社群
    • 台灣B型企業
    • 共好夥伴
  • B媒體
    • 文章列表
    • E-環境
    • S-社會
    • G-公司治理
  • 提升影響力
    • 影響力活動
    • 認識B型企業
    • 提升企業ESG
    • B社群活動
    • 外部演講
    • 分享
  • 聯絡我們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常見問題
  • ESG新價值商機
    • 為什麼要做ESG
    • 如何開始ESG
      • 中小企業ESG轉型計畫 – Business FOR Good
      • ESG 影響力快評(QIA)
  • ESG顧問
    • 尋找B型顧問
    • B型顧問培訓計畫
  • 成為B型企業
    • 潛力B加速器計畫
    • 認證流程與費用
    • 新標準
      • 企業宗旨與利害關係人治理(PSG)
      • 公平職場(FW)
      • 正義、公平、多元與共融(JEDI)
      • 人權(Human Rights)
      • 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 環境管理與循環經濟(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 Circularity, ESC)
      • 政府事務與集體行動(Government Affairs & Collective Action, GACA)
  • B型企業社群
    • 台灣B型企業
    • 共好夥伴
  • B媒體
    • 文章列表
    • E-環境
    • S-社會
    • G-公司治理
  • 提升影響力
    • 影響力活動
    • 認識B型企業
    • 提升企業ESG
    • B社群活動
    • 外部演講
    • 分享
  • 聯絡我們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常見問題
訂閱電子報
B型企業協會
  • ESG新價值商機
    • 為什麼要做ESG
    • 如何開始ESG
      • 中小企業ESG轉型計畫 – Business FOR Good
      • ESG 影響力快評(QIA)
  • ESG顧問
    • 尋找B型顧問
    • B型顧問培訓計畫
  • 成為B型企業
    • 潛力B加速器計畫
    • 認證流程與費用
    • 新標準
      • 企業宗旨與利害關係人治理(PSG)
      • 公平職場(FW)
      • 正義、公平、多元與共融(JEDI)
      • 人權(Human Rights)
      • 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 環境管理與循環經濟(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 Circularity, ESC)
      • 政府事務與集體行動(Government Affairs & Collective Action, GACA)
  • B型企業社群
    • 台灣B型企業
    • 共好夥伴
  • B媒體
    • 文章列表
    • E-環境
    • S-社會
    • G-公司治理
  • 提升影響力
    • 影響力活動
    • 認識B型企業
    • 提升企業ESG
    • B社群活動
    • 外部演講
    • 分享
  • 聯絡我們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常見問題
訂閱電子報
B型企業協會
E-環境G-公司治理S-社會

太萌的純真飲料(Innocent drinks) 圈粉員工及供應商 打造共益綠色供應鏈

5 月 12, 20209 月 1, 2025

快速讓你知道:

碰到了世紀病毒的挑戰,企業如何不斷鏈?不放無薪假?創立於1998年的純真飲料,多年經歷成長高峰,也重重摔下將股份賣給可口可樂更被大大的噓聲。但靠其對消費者的價值主張「方便且健康美味的果汁」及有趣獨特的品牌特質站穩腳步,更一路圈粉不斷,成為各大商學院的知名個案。不僅協助生產者共同利用科技降低農地水資源浪費,也重塑永續與員工之間的距離,賦權員工主動拉著供應商一起降低剩食;不僅為公司的營運節省成本,又幫助需要的弱勢社區,與利益相關者站在一起,讓純真飲料不斷鏈,不放無薪假,永遠新鮮美味。

照片來源:nigelwright

照片來源:nigelwright

與粉絲搏感情的純真果汁

當代行銷大師科特勒(Phillip Kolter)在《行銷3.0》一書中提到,品牌經營者若將行銷不只是停留在產品層面的訴求,而能從企業的願景、使命與價值出發,言行合一的行動,將層次升到企業策略面的高度上,讓品牌與消費者共鳴,更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永續品牌價值。

沒錯!任何一家飲料公司都可以賣果汁,但是他們就是賣的有趣獨特!由三個劍橋大學畢業生於1998 年倫敦創立的英國B型企業 –  純真飲料(Innocent Drinks) 創立22年來,始終沒有偏離所想做的事 – 製作健康又美味的產品,是他們和員工想買來喝,也想要買給自己的父母或小孩喝的飲料。現在他們是英國和歐洲最大的果昔和果汁飲料品牌,擁有約500名員工,年銷售額超過4.3億英鎊(約160億新台幣),更成為各大商學院必討論個案。

一路走來經歷成長高峰但也重重摔下,2009年被可口可樂買下二成股份被忠實粉絲批評,認為是出賣靈魂的舉動,創辦人們親自上火線寫公開信說明讓可口可樂入股是為了讓更多人喝到自然健康的果汁飲料,更回覆消費者質疑的電郵。如今,可口可樂完全擁有純真果汁並成為集團下的獨立品牌,純真果汁官網上更以幽默的一句話「他們夠聰明,瞭解我們擁有一套獨特的價值觀和真正明確的目標,是確保持續成功的關鍵,所以讓我們以特殊的方式經營」說明彼此的關係。

照片來源: Smugsheep

照片來源: Smugsheep

有趣獨特就是純真飲料的品牌特質,無論透過塑膠綠草覆蓋或化身為一頭乳牛的箱型車,四處在各式音樂活動現場巡迴,販售產品或進行新品試喝,與顧客面對面接觸;或利用各種場合如外包裝的小故事柔情訴求與幽默調侃,都是他們與員工、消費者、社區的深度對話的親密時刻。

但純真飲料的大編織(The Big Knit) 才是真正讓他們圈粉不斷的超級全壘打,自2003年起每年年底舉辦與非營利組織Age UK合作,號召一般民眾用毛線編織小帽子寄到公司,並將這些毛帽戴在產品的瓶蓋上。消費者買一瓶戴有毛帽的產品,就捐出 0.5 英鎊給需要援助的老人,募款至今累計超過二千五百萬英鎊 (約九千萬新台幣)。想想看歲末年終,當消費者走到商店內,貨架上這些五顏六色的毛帽果汁定會讓他們多看一眼,更年年出新招,如票選出造型最特別的毛帽作品,成立名人堂,或拿著自己編織的小帽合照,就有機會得到一模一樣的大號帽子。

純真飲料創造了一種簡單又互利,讓消費者、老年社區和其品牌三方都能共益的模式。當品牌提出來的真誠主張,是人人都能輕易認同的理念時,不僅樂於貢獻內容,更幫助品牌創造口碑宣傳的力道。

透過大編織活動如何讓這些在社區的年長者不再孤獨。 影片來源:純真果汁Youtube

從內到外都讓透明純真

外包裝是消費性產業最注重,直接聯繫著消費者與品牌的媒介。除了年年的大編織活動增添飲料瓶身的特殊社會關懷外;純真還想告訴消費者回收瓶子的這個簡單行動就能成為保護地球的一份子,但卻不說教,巧妙地透過飲料瓶身傳達溫馨又細膩刻劃人性的故事,讓喝果汁與回收這件事成為日常,一點都不難。如:

溫情喊話 -「你是個英雄,雖然這稱號會讓你尷尬,不管別人怎麼說,你都好好將這瓶子丟回收桶,千萬改變你自己!」

戀人再相見 – 「你很忙吧?知道你是個大忙人,但你希望再見到我,所以會把我丟入回收桶,期待像戀人一般地再與你相遇!」

幽默黑手黨- 「那天你帶著果汁瓶,沒有回收桶,懷著希望與它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但當一看到回收桶就丟了,可不是嘛!它可知道你太多的事了!」

照片出處:純真果汁Instagram

照片出處:純真果汁Instagram

回收果汁瓶的訴求,不僅有趣地讓消費者了解到他們的行動就是品牌的一份子,純真飲料更早就走在政府政策前頭,如英國的生產者擴展責任制(EPR)計劃立法要求生產者全額買單廢棄處理費用。更向消費者說明他們在回收瓶身所做的努力,目前使用的是由50%的回收PET和15%生物基塑料所製作可回收瓶子,預計2022年會達100%非原生塑料包裝。 (延伸閱讀:污染者付費 英國新措施 – 產品廢棄處理費 生產者全額買單)。

純真飲料的供應商共益計畫,協助西班牙的草莓農場節水一起保育聯合國世界遺產。影片來源:純真果汁Youtube

而瓶子內的果汁原料水果,他們更是投入。據純真飲料的供應商年度報告,除巴西,泰國採購外,大部分的採購都在歐洲。當他們了解原料之一的草莓供應商旗下的農民在西班牙非法取水 ,威脅到歐洲最重要的濕地之一,也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多納納國家公園(Doñana National Park)時,便與供應商合作,製作多個草莓農場的水足跡和效率圖,改善草莓農場的水資源使用效率;也與大學合作為農民安裝成本效益的灌溉系統,開發了手機應用程式計算最佳的每日灌溉時間,培訓農民減少用水量。2015年參與計畫的農民總共節省了17億升的水量,相當於減少了用水40%。

確定以科學基礎目標後,純真飲料更想辦法去除在生產及銷售供應鏈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並承諾於2030年之前完全實現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2019年第四季動工的荷蘭鹿特丹工廠將於2021年完工,預計生產約4億瓶冷藏果汁及果昔供應歐洲17國市場,並減少數百萬英里的公路運輸及降低碳足跡措施。 要完成種種兼具永續目標與獲利的過程中,更讓他們發覺得到賦權員工的強烈認同,並連結供應鏈一起參與,才有實踐的可能。

賦權員工 連結供應商 循環即時良品

純真飲料的工作環境及有趣的員工文化。影片來源:Expert Market 

要做到純真果汁從創立時就認定的企業使命及永續目標,若沒有強烈認同企業使命的員工是絕對做不到的。

純真飲料的員工照顧做的算是相當全面,從豐富的早餐提供、每生一個小孩就拿2,000英磅(約8萬新台幣)、每季有獎學金競賽,寫下最想學或想做的事讓大家投票,獲勝者就可拿1,000英磅(約3萬7 千新台幣)等等各項有趣創意的員工福利。

但一路從供應鏈管理基層員工做到純真飲料永續事務及循環經濟主管的史蒂文斯(Louise Stevens) 則說:「即便我們把員工當作客戶對待,也曾經歷到員工對永續完全沒fu的挫敗。那時才大夢初醒,應讓員工在工作中體驗永續,於是讓每位員工配有可回收的記事本和環保餐具,並鼓勵騎自行車上班,配置FSC認證的書桌、節省紙張、在辦公室屋頂上種植蔬果花園等行動,這一點一滴都形塑且增強了員工對永續事務的親身參與及真實感受。」

此外,員工可選擇成為攪拌者(agitator)、激勵者(activator)、大使(ambassador)或保護者(protector)等永續角色。董事會多數成員擔任保護者,直接支持發展策略,並要求團隊對行動負責,大使們的任務是激發並與他人分享策略和抱負,有超過一半的基層員工則是攪拌者,在日常工作中提出在家或工作中切實可行的想法。

目前所有員工都將永續發展承諾成為個人年度目標的一部分,純真飲料看重的是過程中讓員工發自內心且擁有強烈的認同,才能算是常規且成功的績效考核流程,而不是員工被追著跑才虛應了事。

此外,由跨供應鏈、行銷和財務的員工組成永續想法委員會,成為對公司內部對永續保持新想法的平台;如提出於2020年為無紙化公司的目標及使用環保清潔產品、寄送時使用羊毛代替保利龍包裝等。

自重塑內部員工的永續目標以來,純真飲料更進一步評估了員工敬業度高達98%。從一實例可證實圈粉員工帶給企業的好處。 Finola在物流團隊中工作,相當熱衷於確保上架產品不會產生剩食(不僅造成浪費,公司更要負責回收的運費及銷毀的成本則相當高),對一家在歐洲15個國家/地區銷售且保鮮期相當短的冷藏飲料公司絕非易事;但Finola卻將其當作自己的使命完成目標。 原本公司預計在2020年前達到「沒有一罐」果汁會被運送到垃圾掩埋場的目標,但2018年有些以往的合作機構發生狀況,即期良品都需重新分配,且光靠當時的人力絕無可能達標,Finola 主動與專門協助企業經營社區服務的B型企業好鄰居(Neighborly)聯繫,且堅持不懈地與其達成了一項出色的交易,透過好鄰居的專業服務連結各地的社福組織來進行對食物銀行和慈善機構的分配,目前已實現了70%的目標且有望在2020年達標。

正如史蒂文斯說的:「在純真飲料的永續定義就是要滿足純真飲料對投資人及員工、社區、客戶及供應商都能共益獲利的目的。過程中雖非一路平順,如近期英國脫歐,大幅度地增加原料供應的進出口關稅,勢必對我們的營運成本造成重大影響,但因我們從未將永續視為裝飾品或次要的,如大浪的危機來臨時,更看見員工與供應商一起挺你的價值,這不就是一個企業最想見到的景況嗎?」

參考資料:

什麼樣的品牌,會讓你忍不住掏錢?

Innocent Drinks於鹿特丹開設碳中和工廠

這款on-pack促銷一玩十年,消費者不但不膩還愛死它了

How smoothie brand Innocent became a bestseller

Smoothie does it: HR at Innocent Drinks

No concerns over the staff treatment here – this company’s innocent 

Heroes of change: How Innocent Drinks is empowering its staff to drive sustainability

Related Posts

全球美妝市場逆風下,克蘭詩如何靠再生有機農法與公平貿易,創近20億歐元營收?

全球美妝市場降溫,為何克蘭詩(Clarins)卻能逆勢成長、突破20億歐元(約新台幣709億)營收,從中殺出 條獨特又平衡的路?又是何種力量,讓此法國家族集團時取得「B型企業(B Corp™)」與「再生有機認證(ROC)」 ?他們想要做什麼?以「讓生活更美好,為下一代留下更美麗的地球」為克蘭詩的企業使命(purpose),並寫入公司章程,從根本改寫企業治理及世代傳承的方式。她更投資自有農場,以再生有機農法悉心種植等多種植物,已每年提供超過 2.5 公噸的植物原料。目標在2030年前能提供三分之一的植物成分;更在全球建立 23條公平貿易供應鏈,讓「原料從哪裡來、當地種植社區就能獲利」的採購理念落實,這些行動不僅確保品質穩定、提升成本效益,展現企業前瞻的策略佈局,更透露出一個關鍵訊息:當美麗與責任同行,永續就不再只是行銷口號,而是品牌競爭力的核心。
B Lab Taiwan10 月 14, 202510 月 14, 2025

喝啤酒也能救世界?銷售翻倍200%的祕密是公平貿易及多年生耐旱穀物!

在全球糧食危機與氣候變遷挑戰下,公平貿易正成為連結農民、企業與消費者的關鍵力量。英國 B 型企業 Brewgooder 以「讓每一杯啤酒都能改變世界」為使命,與西非幾內亞農民合作,透過公平貿易認證將耐旱超級穀物 Fonio 引入啤酒釀造,不僅讓消費者帶來好喝又有意義的產品,更為農民帶來合理收入與社區投資,強化地方經濟韌性。Brewgooder 更建立「Open Grain」供應鏈,讓其他釀酒商共享公平貿易資源,擴大正向影響力。同時,美國 Patagonia Provisions 推動多年生穀物 Kernza 的再生有機農業,透過啤酒與食品上市,讓永續農業的理念深入消費市場。Kernza 能固土、涵養水源並吸收二氧化碳,展現兼顧生態修復與經濟發展的潛力。這些案例證明商業可以是推動社區發展、保護土地、支持再生農業的重要力量。
B Lab Taiwan9 月 25, 20259 月 25, 2025
商業向善,是對人與環境最珍貴的禮物!

商業向善,是對人與環境最珍貴的禮物!

全球逾萬家B型企業正以嚴謹的ESG標準推動正向變革,為百萬員工創造有意義的職涯,同時積極解決社會與環境挑戰。今年4月B Lab已發布全新標準,協會同步推出Thinkific學習平台課程與系列分享會,協助企業把握學習契機,共同成長。 我們深信,新標準將大幅提升B型企業的影響力,對台灣中小企業更是轉型升級的好機會。僅靠價格競爭難以長久,唯有永續價值轉型,才能贏得人才與客戶的信任。 8月15日,協會在嘉威會計師事務所、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政大信義書院與台灣精品品牌協會等夥伴支持下,推出第二年的Business FOR Good商業向善計畫,內容涵蓋企業核心價值、圈粉員工策略、循環綠色商機,以及永續品牌溝通與藍圖,協助企業打造差異化的永續價值優勢。
B Lab Taiwan9 月 22, 20259 月 26, 2025

分類

近期文章

  • 全球美妝市場逆風下,克蘭詩如何靠再生有機農法與公平貿易,創近20億歐元營收? 2025 年 10 月 14 日
  • 喝啤酒也能救世界?銷售翻倍200%的祕密是公平貿易及多年生耐旱穀物! 2025 年 9 月 25 日
  • 商業向善,是對人與環境最珍貴的禮物! 2025 年 9 月 22 日
  • 從紐約小吃攤到全球35店,Luke’s 龍蝦堡把在地供應鏈變成品牌競爭力? 2025 年 9 月 11 日
  • 小企業也可以做的導師學徒計劃,打造雇主品牌、培育人才、一舉多得! 2025 年 8 月 27 日

標籤

Allbirds (4) B Together (5) B型企業 (10) B型顧問 (4) ESG商機 (7) ESG轉型 (8) Patagonia (4) 中小企業ESG (5) 企業使命 (6) 公司治理 (8) 公平貿易 (8) 再生有機認證 (4) 再生有機農法 (4) 再生能源 (4) 再生農業 (9) 剩食 (4) 升級回收 (12) 員工參與 (10) 員工照顧 (16) 員工訓練 (7) 員工認同 (14) 員工體驗 (4) 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5) 嘉澎塑膠 (5) 國際ESG標準 (5) 土壤健康 (4) 在地經濟發展 (5) 客戶體驗 (4) 影響力投資 (7) 循環時尚 (5) 循環經濟 (13) 成真咖啡 (5) 氣候緊急狀態 (4) 水資源 (8) 永續人才管理 (4) 永續供應鏈 (13) 永續時尚 (8) 減碳 (10) 王道銀行 (5) 社群迎新 (4) 綠藤生機 (10) 缺工 (6) 美科實業 (4) 雇主品牌 (5) 鮮乳坊 (6)

聯絡資訊

社團法人B型企業協會 B Lab Taiwan
電話:02-23250662
Email:b@blab.tw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265巷3號
            (Impact Hub Taipei)

倡議夥伴

徵才專區

BFG

B型企業協會是B型實驗室(B Lab)全球夥伴的一員,致力推動使命與獲利平衡的影響力商業模式,用商業力量發揮對社會與環境正面的影響力,協助企業成為對世界最好的企業。

連絡電話
(02)2325-0662

電子信箱
b@blab.tw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213號2樓之1

BFG

Business計畫的理念是「企業可以發揮向善的力量」,以「加速台灣中小企業ESG轉型」為使命,亦即推動企業創造獲利、同時發揮正面的社會與環境影響力。

B型企業協會電子報訂閱

B型企業協會電子報訂閱

 

Copyright © 2025 | 社團法人B型企業協會 B Lab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