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數百萬美元的B型企業繼續往永續公司治理的方向前進
從創辦人的家族企業成功移轉經營權到員工的手,「員工所有權」是這間公司實踐永續公司治理並持續成長的關鍵。
雖然讓員工所有權的模式並不是Future State 創立之初就規劃的,但這樣的想法卻一直是未來國家文化的一部分。營運長Kathy Krumpe表示:「我們雖是家族持有的企業,但創辦人尊重每位員工,並願意讓每位員工執行所有重大專案和一起承擔風險。這樣的作法就讓我們覺得自己就是公司的所有權者。
全球食品業巨頭——達能集團居然要改變發展方向?來看看他們的 Plan B 是什麼
“食品行業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食品包裝上漂亮的圖片經常誤導消費者。”
“大公司切斷了許多平民百姓的生計。”
“消費者,尤其是千禧一代,對工業規模的食品生產方式持懷疑態度。”
“就連礦泉水等健康產品的銷售商也在傳播危害——看看他們那數十億個堵塞海洋的塑膠瓶就知道了。”
持有這種觀點的,一般都是一些比較激進的食品活動家、博客作者或反資本主義者。然而,發表這些意見的,卻是法國大型食品公司——達能集團的CEO,伊曼紐爾•費伯(Emmanuel Faber)。
綠藤生機、茶籽堂到Evian礦泉水…從這些知名品牌,看成功企業除了賺錢之外的新趨勢
Evian礦泉水、Ben & Jerry冰淇淋、Patagonia羽絨外套……,在這些知名品牌背後有個共通點:他們全都是B型企業。
曾被《財星》雜誌點名為全球企業趨勢的「B型企業」,就連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等名人也都表態支持。
「不同的國家,也會遇到相同的社會問題」臺日韓紐跨域對談,凝聚太平洋的改變力量
社會企業近年來在亞洲地區快速增長,很多企業也開始將社會公益放在企業營運的規劃之中,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改變,包含我們所處的臺灣。在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的跨域合作論壇,特別以日本、韓國、紐西蘭所帶領的太平洋經驗為主題,一起思考社會企業的未來。這場跨域論壇邀請了亞太 B 型企業協會共同創辦人暨理事長連庭凱、日本公益創投網絡 AVPN 的影響力評估專家 Ken Ito、紐西蘭社會企業顧問 Alex Hannant,以及韓國 MYSC 的社會企業育成專家 Jeongtae Kim 來進行座談。
屋頂變花園,節電4700度!從回收雨水到冷氣調26度…這間公司花16年打造綠辦公室
下班冷氣忘了關、廁所水龍頭沒扭緊、茶水間裡堆滿一次性的紙杯、影印機上總躺著重複列印的廢紙……,以上這些場景,你是否覺得熟悉?
三十歲世代的他們 如何讓「餐飲+公益」企業走上國際
年輕人對社會很絕望、對未來很悲觀嗎?
有一群才剛滿三十歲,歷經創業陣痛期,他們始終相信能夠改變社會、甚至改變世界,這個理念,讓他們走上國際舞台。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五月五日、六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來自十五國、關注社會企業理念的國際講者,他們不批評社會,只是討論如何讓社會更好。
「對城市最好」企業選拔 這5家公司獲獎
柯文哲表示,以前企業唯一的目標是獲利,但慢慢知道也應考慮企業的社會影響力。首先,員工要照顧好,再來是環境,不能說企業賺錢但外面都是汙染,最後是社區營造要做得好,不能是企業賺錢,外面卻都是企業的敵人。他說,這項活動共超過1000多人、57家企業參加,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能思考,如何帶給社會好的影響力。
CFO 請注意:新時代企業金融的到來 – 正向ESG*表現將為企業節省資金取得成本
全球最大乳品龍頭法國達能集團(Groupe Danone) 成為財富 500 強中第一個 B型企業,此舉措協助他們與 12 家國際銀行團順利展開 20 億美金的聯貸案,其利率及保證金將直接與達能集團的 ESG績效連動。
全球第一家B型企業認證的銀行 副董驅邪 員工放感心假
機器人理財、用App 發紅包、全球首家B Corp認證的銀行,剛滿一歲的王道銀行話題不斷,背後推手正是二代接班人駱怡君。她如何顛覆傳統,讓王道在飽和市場中殺出重圍?
B勢力崛起 企業不再只為股東創造利益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企業一向以追求獲利及替股東創造利益為目標,但近年由美國發起的「B型企業」認證,強調企業須兼顧員工、環境、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兼顧社會及環境問題。國內已有40多家企業通過認證,包括綠藤生機、王道銀行、繭裹子等。本週更在台北舉行「B型企業新勢力論壇」,邀請企業參加「Best for Taipei對台北最好企業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