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
與時俱進的 ESG 標準,驅動企業創造長遠的商業影響力
全球資本主義常被受批評,企業強調股東利益才是唯一,而忽略其他重要的利害關係人,客戶、員工、社區、環境的,這種單一導向的經營方式,最終導致了環境惡化、勞工權益受損,及日益嚴重的社會不公平現象。
因此,推動全球B型企業認證及維護管理國際永續ESG標準「商業影響力評估 」(B Impact)的B型實驗室(B Lab Global),使命是「使商業活動發揮對社會及環境的正面影響力 (People using business as a force for good ™)」,經由四年審慎規劃與全球B型企業社群的共同參與,於2025年4月正式公布更新標準,幫助企業從根本改變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方式,以推動真正永續且有意義的轉型。
B型實驗室也持續精進 B 型企業的認證流程,提升其對負責任商業行為的要求,提供了更清晰、一致的指引,為提供更堅實且透明的根基,確保認證的企業聚焦在真正具影響力的行動上。
邀請無論您是認證的B型企業,或是正希望朝向永續ESG轉型的企業,一同擁抱全新標準,讓企業能發揮商業影響力,使得包容(Inclusive) 、公平(Equitable)與生生不息(Regenative)經濟體能早日實踐!
B型企業認證的價值
B型企業認證不僅是一個向顧客、員工與投資人展現您企業對環境與社會影響力的承諾,更能彰顯您的企業在包容、公平、生生不息經濟轉型浪潮中的領導地位。
取得 B型企業認證,您的企業將能:
展現領導力:以實際行動帶動正向影響,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
建立信任:透過透明與問責機制,強化與顧客、員工及投資人的信任關係。
推動系統變革:加入重新商業成功定義、共創更美好全球經濟的行列。
想瞭解新標準如何適用於您的企業?
新標準重點與意義
標準更新強化問責機制與清晰度,圍繞2大核心支柱:
基礎要求(Foundation Requirements):邁向 B 型企業認證的第一步
企業申請 B 型企業認證的過程中,第一步是達成基礎要求,以確保企業在進入各項「影響力主題」(Impact Topics)標準前,已具備最基本的合格資格。
一般而言,會根據企業的規模與產業類型進行調整,所有企業皆需滿足以下三項基礎要求:
1.滿足基本資格條件
企業須為合法註冊公司、實際營運至少滿 12 個月,並遵守所在國家的地方法規與國家法律。
2. 利害關係人治理(Stakeholder Governance)
企業需採用B 型企業法律要求(Legal Requirement),確保對所有利害關係人負責。包含:
- 將「利害關係人治理原則」納入公司章程或法律架構中
- 簽署 《B 型企業相互依存宣言》(Declaration of Interdependence)
3. 風險評估
企業需透過所提供的風險分析工具建立風險概況,此將決定企業是否需進一步完成其他的盡職調查要求,做為認證程序的一部分。
影響力主題要求(Impact Topic Requirements)
企業也需在關鍵的社會、環境與治理領域採取具體行動,以展現其對正向影響力的承諾。透過達成這些要求,企業能展現在責任治理與影響力管理上的領導地位,也明確理解什麼是真正有影響力的行動。
成為 B型企業,企業需採取兩大行動!
獲得 B 型企業認證,企業必須「同時」達成基礎要求(Foundation Requirements)與 影響力主題要求(Impact Topic Requirements)。
每間企業所需滿足的具體要求,會據其規模、產業與所屬領域而有所不同,認證所需項目數可能從 20 項到 124 項 不等。
此外,企業所在地區也會影響其是否適用於公平調整機制(equity mechanism)。
為您的企業量身設計
為確保標準能適用於不同產業與地區的企業,B型實驗室 採取了多種「客製化策略」,使標準更具彈性與實用性,包括:
- 依企業規模與產業劃分的子要求(Sub-requirements)
- 提供不同選項或根據企業背景量身訂做的彈性條件
- 適用於特定國家/地區的公平調整機制,確保全球推動的一致性與公平性
持續進步:推升影響力的新高度
B 型企業的精神在於「不斷精進」。新標準中已納入強制性的持續改善行動(Mandatory Improvement Actions),鼓勵企業隨著全球的挑戰而與時俱進。
在 5 年的認證週期內,企業須逐步達成下列階段性要求,以確保 B 型企業始終走在負責任企業的最前端:
- 起始年(Year 0):完成初步要求並取得認證
- 第 3 年(Year 3):依標準要求完成進階行動
- 第 5 年(Year 5):進一步落實深度行動,以維持認證資格
影響力商業模式的未來
影響力商業模式(Impact Business Models, IBMs) 是指企業在設計上即有意識地為特定利害關係人群體創造正向影響的方式。
舉例來說,這些模式可能包括:
- 提供保育或修復自然環境服務的企業
- 每銷售一件商品即捐出一項基本產品的公司
- 提供教育服務的組織
- 積極聘用並培訓弱勢就業族群以促進社會進步的企業
擁有 IBMs 的企業在推動系統性改變中扮演關鍵角色,對各方利害關係人具有高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