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管理與循環經濟(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 Circularity, ESC)
為何重要?
新聞報導創紀錄的風暴、洪水、乾旱與野火,多到已不再令人驚訝。但氣候危機只是更深層失衡的表現之一。當前不永續的經濟體系已使土地系統、淡水海洋資源與生物完整性持續崩壞。
目前已有一百萬個物種瀕臨滅絕,人類卻仍不斷將有害的新物質——如微塑膠、農藥與核廢料等引入環境中,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系統。
企業、社會與整體經濟的運作都仰賴健康的生態系統,認清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不僅是觀念的轉變,更是一個行動的呼籲,使我們重新想像在自然世界中應如何運作。
2022 年 12 月《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簽署協議,196 個國家承諾 在 2030 年前終止生物多樣性喪失,並在 2050 年前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也提高了社會對企業進行自然影響評估與揭露的期待。
新法規,如歐盟的《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SRD),自願性框架如《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和《科學基礎目標網絡》(SBTN),正推動企業更深入理解其環境影響並採取行動。順應趨勢,B Impact標準則要求企業評估其營運與供應鏈中的重大(註1)環境影響,從過去的自願性做法,轉為企業的核心責任。
法規也正在促使企業採取盡職調查措施,如《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與《歐盟無毀林產品法規》(EUDR)。這些規範強調有效理解與管理供應鏈中實際與潛在環境影響的重要性。為支持這項轉變,B Impact 標準特別著重於提高原物料的可追溯性,尤其針對那些已知或疑似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的高風險原料。亦更強調與供應商的合作,以預防與減緩這些負面影響。
同時,循環經濟²實踐在解決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方面也扮演關鍵角色。然而,企業在推動循環實踐時也面臨日益嚴格的審視,特別是當「可回收性」被過度強調為唯一或主要的循環行動時,會引發漂綠(greenwashing)的疑慮(請參閱 英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對「回收」與「循環經濟」的區別說明)。
重要改變?
因此,B Impact 標準在更加重視循環行動的層級,鼓勵企業優先使用再生(註3)、再利用(註4)或回收材料,取代原生材料,並淘汰一次性產品與包裝。這些實踐應被視為降低自然資源壓力的整體策略之一,並持續透過推動更高層級的循環行動來精進改進。
B Impact 標準強調評估重大環境影響的重要性,透過將「識別企業在營運與價值鏈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位置」納入標準流程,幫助企業將資源聚焦於最需改善的環節,推動更有針對性、更具成效的行動。
企業最大的成長機會?
以下幾個概念對某些企業來說可能仍屬新鮮,但正是推動實質改變的關鍵:
1. 評估重大環境影響:
從中型企業起(除了環境足跡較小的服務業⁵),所有產業的企業都需進行評估,以辨識其主要的環境影響。為協助企業完成此程序,將提供多項「實施資源」,協助其釐清流程與預期成果。
2. 大型企業的「生物多樣性轉型計畫」:
在全球努力於 2030 年前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背景下,大型企業將需制定專門的生物多樣性轉型計畫。考量這是一個仍在發展中的領域,初期會聚焦在與「重大供應商」的合作,未來則會逐步擴展至涵蓋更完整的價值鏈目標,作為企業持續改善的一部分。
3. 環境足跡較小的服務業需審查客戶項目:
這類企業需建立一套流程,評估其業務或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並在必要時採取減緩措施。將提供相關的指引與範例,協助企業導入這項做法。
4. 小型企業須納入採購的環境考量:
鼓勵小型企業在採購決策時納入環境影響的考量。為此,將提供如何判定「重大性」的說明與減緩措施範例,供企業參考與採行。
5. 大型企業須提升供應鏈可追溯性(Supply Chain Traceability):
對於大型企業而言,最大的環境影響往往來自其供應鏈。雖然追溯原物料來源具有挑戰性,但制定清晰且具時限的追蹤計畫很重要,以辨識高風險原物料的來源與潛在環境影響。環境影響評估可協助企業聚焦其最關鍵的環境議題,並決定應優先關注哪些供應商。
6. 環境足跡較小的服務業:
通常指不涉及實體產品製造、物流或能源密集操作的服務業,對自然資源的直接依賴與影響相對較低。
圖片來源:siriwannapatphotos
對企業的建議?
從理解企業在營運與價值鏈中最重大的環境影響開始,包括對動物福祉的潛在負面影響。以下是適合企業起步的資源:
小型與微型企業
可參考 B Lab 與公平貿易國際組織(Fairtrade International) 共同出版的指南:
《以人與地球為本的企業實踐》(People and Planet in Business)——這是一份簡明指南,協助小型與微型企業啟動或加強盡職調查程序。
中型與大型企業
可利用以下資源進行目標設定及啟動:
- 《科學基礎目標網絡》(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 提供的技術指引
- Step 1:評估(Assess) 的導入支援與目標設定
- Step 2:優先排序(Prioritize) 的導入支援與目標設定
- LEAP 方法學(LEAP Approach)
- 提供識別與評估與自然相關議題的詳細指南。
- Business for Nature 組織
- 整理企業在自然議題上的高層級行動建議,作為策略參考。
為何很重要?
企業清楚掌握最重大的環境影響區塊,能釐清行動優先順序,將資源集中在最關鍵的議題上,以發揮最大的改善效果。
對B型企業的整體期望是什麼?
- B型企業應展現對環境的責任(環境管理責任),並在其營運與價值鏈中落實循環經濟的理念,盡可能減少負面影響,同時積極追求正面影響。
對「環境管理與循環性」的要求?
- 評估環境影響不再是可選擇項目:
B Impact 標準要求企業「必須」針對其營運與價值鏈中實際或潛在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除非是小型企業或環境足跡極小的服務業)。 - 需建立更具體的環境策略:
新標準強化企業針對負面環境影響所制定的環境策略,並更加強調循環行動的優先順序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對不同背景與規模的企業要求是?
- 小型企業:
可將重點放在具體的減緩行動上,而不必耗費資源制定完整的環境策略。這樣能避免過度負擔,同時仍能推動實質改變。 - 大型企業:
將面臨更高的期望,必須制定: -
- 專門的水資源管理策略
- 生物多樣性轉型計畫
- 供應鏈管理要求更為嚴格:
- 小型企業須證明其採購流程有納入對環境影響的考量。
- 大型企業則需與供應商合作,減緩實際與潛在的負面環境影響,並建立高風險原物料的可追溯路徑圖。
- 足跡小的服務業:
環境行動將聚焦於其主要影響來源——即他們選擇合作的客戶與專案。這些企業需評估合作對象是否可能導致環境破壞,並採取相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