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 Lab Taiwan

E-環境

史上最大的B型企業誕生!全球乳品龍頭達能加快認證腳步,背後原因是什麼?

或許你對「達能」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你可能吃過Activia優格,或喝過Evian礦泉水。就在今年4月12日,全球最大的乳品集團「達能」(Danone)宣布,旗下的北美公司Danone North America和加拿大公司Danone Canada獲得B型企業認證。以業務規模來看,此舉不僅意味達能已有近三分之一成為B型企業,對於兼顧商業和社會環境邁出關鍵一步,年營收超過60億美元的達能北美公司更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B型企業公司。
E-環境

既賺錢又對世界好,台灣八家企業亞洲第一

曾被《財星》雜誌點名為全球企業趨勢的「B型企業運動」,宗旨在於重新定義企業成功的意義,於12日晚間揭曉2018年「對世界最好企業」,台灣有8家企業在全球2500家中脫穎而出,數量為亞洲第一,超越快速崛起的中國、韓國和以色列。國際知名戶外用品Patagonia, 源自英國的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 以及天然護膚產品W.S. Bager也都在得獎名單之列。
G-公司治理

綠藤生機、茶籽堂到Evian礦泉水…從這些知名品牌,看成功企業除了賺錢之外的新趨勢

Evian礦泉水、Ben & Jerry冰淇淋、Patagonia羽絨外套……,在這些知名品牌背後有個共通點:他們全都是B型企業。 曾被《財星》雜誌點名為全球企業趨勢的「B型企業」,就連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等名人也都表態支持。
G-公司治理

「不同的國家,也會遇到相同的社會問題」臺日韓紐跨域對談,凝聚太平洋的改變力量

社會企業近年來在亞洲地區快速增長,很多企業也開始將社會公益放在企業營運的規劃之中,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改變,包含我們所處的臺灣。在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的跨域合作論壇,特別以日本、韓國、紐西蘭所帶領的太平洋經驗為主題,一起思考社會企業的未來。這場跨域論壇邀請了亞太 B 型企業協會共同創辦人暨理事長連庭凱、日本公益創投網絡 AVPN 的影響力評估專家 Ken Ito、紐西蘭社會企業顧問 Alex Hannant,以及韓國 MYSC 的社會企業育成專家 Jeongtae Kim 來進行座談。
G-公司治理

三十歲世代的他們 如何讓「餐飲+公益」企業走上國際

年輕人對社會很絕望、對未來很悲觀嗎? 有一群才剛滿三十歲,歷經創業陣痛期,他們始終相信能夠改變社會、甚至改變世界,這個理念,讓他們走上國際舞台。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五月五日、六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來自十五國、關注社會企業理念的國際講者,他們不批評社會,只是討論如何讓社會更好。
G-公司治理

「對城市最好」企業選拔 這5家公司獲獎

柯文哲表示,以前企業唯一的目標是獲利,但慢慢知道也應考慮企業的社會影響力。首先,員工要照顧好,再來是環境,不能說企業賺錢但外面都是汙染,最後是社區營造要做得好,不能是企業賺錢,外面卻都是企業的敵人。他說,這項活動共超過1000多人、57家企業參加,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能思考,如何帶給社會好的影響力。
E-環境

亞洲第一場城市挑戰賽結果出爐 -五家企業獲選「對台北最好企業」

Best for Taipei得獎者合影_左一社區獎得主鮮乳坊共同創辦人龔建嘉、前國策顧問黃國俊、社區獎與最高榮譽獎得主繭裹子共同創辦人蔡宜穎、台北市產發局局長林崇傑、王道銀行副董事長駱怡君、環境獎與最高榮譽獎得主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廖怡雯、柯文哲市長、國策顧問張富美、B型企業協會理事長連庭凱、員工獎得主威立顧問總監唐嘉蔚、環境獎與員工獎得主祥圃實業營運長吳季衡。亞洲第一場「對城市最好」系列活動 -「Best for Taipei對台北最好企業挑戰賽」歷經一年競賽成果出爐,今(4)日舉行頒獎暨慶祝會,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親自出席鼓勵企業與城市共好、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