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最新版本第六版正式發佈
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 自啟用起至今,全球八萬多家企業都用於衡量和管理企業的影響力成效,任何企業都可在網上免費填寫;並在64個國家有超過2700家企業更透過其評估進一步獲得B型企業認證。透過此評估協助企業衡量在供應商、員工、客戶,社區和環境的影響力績效表現,並持續標竿學習全球永續企業,設定目標並追蹤改進整體企業營運。
消費者的自覺改變 找回新的選擇力量 – 消費者和員工將他們的目光轉向那些社會使命性企業
你我就是消費者社群的一員,每天的購買選擇代表了信任及認同。消費者從自己的每天購買、工作、存款及投資的選擇中,就在認同那些幫助社會及環境解決問題的企業。
關懷社會與環境的用心品牌經營讓消費者埋單 – 下篇
B型企業的強勢品牌確實與強勁的銷售相關(正如我們的品牌預測模型所建議的)。 我們使用大量數據,包括來自尼爾森合作夥伴的數據,分析了72家消費者B型企業的月銷售額,將其銷售成長率與其他整體類別的成長率進行比較。 分析結果如下
挽救沉沒的台灣海岸線 工程師捲袖甘作賣魚郎
暖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加上台灣西海岸因養殖業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更加劇淹沒危機。小小的社會企業「台灣好漁」勇於打頭陣,引領產業改變作法。
春節將近,除夕夜的團圓桌上,少不了象徵「年年有餘」的魚料理,但除了美味和寓意考量,吃魚可能還有第三種功能:挽救台灣海岸的下陷危機。
關懷社會與環境的用心品牌經營讓消費者埋單 – 上篇
知名消費零售品牌籌資平台CircleUp 是股權式群眾投資平台,他們專攻消費性商品市場,其上的募資金額至少要一萬美金以上的投資者。由CircleUp 所出的一份針對消費性品牌的B型企業與其他同業在品牌實力上的摘要調查報告說明企業的品牌行銷需要檢視品牌的社會與環境使命,如此才能吸引新一代的消費者埋單並加深品牌黏著度。透過CirceleUp 的機器學習平台Helio,我們瞭解B型企業在市場上勝出同類型競爭者。
嘉澎塑膠二代接班:申請B型企業導入虛擬點數考核制度
「就像開巴士一樣,看人家開十年,不如直接跳下去。」2015年,父親一段話,決定隔年就讓當時僅二十七歲的王政彥正式接班,甚至協助他向銀行貸款三千萬元,用這筆錢買下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嘉澎塑膠」。
二十七歲、負債三千萬元,面對二十多名員工、年營業額一億多元的公司,但業績每年衰退三至五%,這是王政彥接班的起點。父親放手放得乾脆、兒子也勇於承擔責任,卻還是避免不了一段陣痛期。
一個財務長在接班人計畫上的心路歷程-學習自我成長及團隊價值、建立永續公司治理價值
許多企業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但往往執行上卻步,不敢向前。其實,積極的企業文化營造及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從定義績效期望、如何獎勵中高階主管,接班人計畫及領導力培育等系統性規劃。本文是一位公司的高階主管在心態上的調適及發現,以過來人的第一手描述,讓下一棒順利在這個變動的市場勇往直前!
一家數百萬美元的B型企業繼續往永續公司治理的方向前進
從創辦人的家族企業成功移轉經營權到員工的手,「員工所有權」是這間公司實踐永續公司治理並持續成長的關鍵。
雖然讓員工所有權的模式並不是Future State 創立之初就規劃的,但這樣的想法卻一直是未來國家文化的一部分。營運長Kathy Krumpe表示:「我們雖是家族持有的企業,但創辦人尊重每位員工,並願意讓每位員工執行所有重大專案和一起承擔風險。這樣的作法就讓我們覺得自己就是公司的所有權者。
全球食品業巨頭——達能集團居然要改變發展方向?來看看他們的 Plan B 是什麼
“食品行業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食品包裝上漂亮的圖片經常誤導消費者。”
“大公司切斷了許多平民百姓的生計。”
“消費者,尤其是千禧一代,對工業規模的食品生產方式持懷疑態度。”
“就連礦泉水等健康產品的銷售商也在傳播危害——看看他們那數十億個堵塞海洋的塑膠瓶就知道了。”
持有這種觀點的,一般都是一些比較激進的食品活動家、博客作者或反資本主義者。然而,發表這些意見的,卻是法國大型食品公司——達能集團的CEO,伊曼紐爾•費伯(Emmanuel Faber)。
量子思惟管理 — B型企業運動的崛起
商業的力量,在人類所有發明中獨佔鰲頭,既能帶給社會、環境和平繁榮,但卻也是重大破壞的罪魁禍首。
今日的人類和萬物,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因此對於企業在社會當中扮演的角色,必須跳脫思想窠臼,號召企業領袖共同參與變革,發揮商業的洪荒之力,共創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