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題

B型企業

B型企業認證流程

商業影響力評估(BIA)

新標準

什麼是B型企業?

B型企業的B,是與所有利害關係人共益 (Benefit for all stakeholders)的意思。

2006年設立於美國費城的非營利組織 – B型實驗室(B Lab®),使命是「使商業活動發揮對社會及環境的正面影響力」,推動B型企業認證及維護管理「商業影響力評估 (B Impact Assessment, BIA)」的國際永續ESG標準;其願景是使人類的商業活動達到包容、公平和生生不息經濟體。

B型企業協會是誰?

B型企業協會為 B Lab Taiwan,是 B Lab Global 在台灣的官方合作夥伴,負責在地 B 型企業運動推廣、認證輔導、政策倡議與社群經營,亦定期舉辦活動、講座與跨域合作計畫,串聯台灣共好企業網絡。

B型企業認證跟國內外的相關永續或ESG標準可以對接嗎?

可以,B 型企業的評估架構(B Impact Assessment, 簡稱 BIA)涵蓋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社區扶植、環境友善與客戶關係五大面向,與國際 ESG 框架(如SDGs)有對應性。B Lab 提供「國際標準比較表」,協助企業對照自身使用的永續或 ESG 標準,評估轉換或整合的可行性,提升資料一致性與揭露效率。

有哪些資源可以協助我的公司提升ESG作為?

B 型企業強調在日常經營中落實 ESG 原則,協會提供下列方式協助企業強化永續表現:

  1. 共好夥伴:想對B型企業理念跟實踐有更多了解,開始認識B型企業夥伴、與認同永續理念的企業交流,並且享有社群限定聚會及輔導優惠等。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考共好夥伴相關介紹
  2. BFG計劃:加主題工作坊,檢驗企業的影響力,並制訂改善方案。結合教育訓練、共學社群與資源分享,引導企業實踐以商業力量創造社會與環境價值的使命。
    更多詳細介紹請參考Business FOR Good官網
  3. BIA管理工具: BIA 管理工具是一套幫助企業自我評估的免費線上系統,用於量化衡量企業在治理、員工、社區、環境與客戶五大面向的永續影響力,並有明確指引協助企業逐步提升。

B 型企業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有什麼關聯?

B Lab 與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共同開發了SDG Action Manager, 將 B Lab 標準與聯合國 17 項 SDG 目標對接,可分析與 SDG 對應程度、設定目標、追蹤成效、比較同業表現?,促進實務落地與透明報告。協助企業選出相關目標、設定具體行動與追蹤進度,並支持內部團隊協作。

B 型企業和社會企業有什麼不同?

社會企業通常是以解決特定社會或環境問題為核心目的的商業模式,較著重使命導向,並無統一國際認證標準。與B 型企業最大差異在於,B 型企業強調可衡量、制度化的永續實踐。

B 型企業和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有何不同?

CSR 通常為企業本業以外的社會貢獻,較為被動。B 型企業則將正向社會與環境影響結合於商業模式及營運管理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B 型企業認證是由誰發起的?

B 型企業認證是由美國非營利組織 B Lab 於 2006 年發起。B Lab 致力於推動企業以更高標準的社會與環境責任、透明度與問責機制運作,倡導「企業為善(Business as a Force for Good)」的全球經濟模式。

認證所使用的 B Impact Assessment(BIA)影響力評估工具,由一個獨立運作的”標準諮議會(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 SAC”負責制定與更新。該諮議會由國際間具專業背景的業界領袖、學者及政策制定者組成。

B 型企業有規模限制嗎?

B 型企業無特定規模限制,任何規模之企業皆可申請認證。

取得認證後,是否可以申請政府相關補助或優惠?

B 型企業認證非政府認證,目前台灣並無直接對應的政府補助政策。但隨著 ESG 趨勢與政策演進,部分地方政府或專案評選中,B 型企業身份可能被視為永續指標之一,具有潛在加分效益。

如何確保已通過認證的企業,保持 B 型企業的理念與實踐?

所有認證企業需每三年重新認證,此外,B Lab 提供公開申訴程序,回應利害關係人的詢問和投訴。

B 型企業與「共/兼益公司」(Benefit Corporation)有什麼關係?

「共/兼益公司」不一定是認證的B型企業,認證的B型企業不一定是共/兼益公司,但在有共/兼益公司法的地區,企業必須要登記成共/兼益公司才可取得B型企業認證。

我的公司可以申請B型企業認證嗎?

B 型企業認證開放給所有穩定經營一年以上之營利事業單位,評估工具 BIA 會依產業別與公司規模自動調整題目內容。

非營利組織、政府機構、事業部、品牌等非公司型態組織不適用。

  1. 子公司可以獨立申請B型企業認證嗎?
    • 不一定,若企業有法人持股,在申請B型企業認證的過程中,B Lab 會透過一個「企業範疇設定(Scoping)」的階段,深入了解申請者的組織架構及其關係企業。這個階段會詢問企業是否與其他實體(如子公司、母公司、姊妹企業、關係企業)共用營運、品牌、人力資源或設施等資訊。若有此情況,建議先填寫諮詢表單請協會顧問釐清。
  2. 加盟連鎖可以申請B型企業認證嗎?
    • 目前暫不接受加盟連鎖企業申請認證。
  3. 品牌可以申請B型企業認證嗎?
    • 不可以,非公司型態之營利組織不符合申請資格。

申請B型企業認證需要多久時間

認證所需時間依公司規模、複雜程度與準備程度而異,若企業預先完成 BIA評估並有充分的內部資料準備,審查流程將更為順暢,送出申請到取得認證約4-6個月。

B型企業認證流程

取得 B 型企業認證可依下列流程進行:

a. 填寫 B Impact Assessment(BIA)進行影響力評估

b. 達成分數門檻可送出申請

c. 提交申請後進入審查流程

d. 提供佐證文件並參與視訊面談,通過審查後分數仍在80分以上即可獲得認證

詳細流程請見:認證流程及費用

一定要透過協會才能申請認證嗎?

企業可自行透過 BIA平台系統自行填答與提交申請,無需透過協會。但協會可提供輔導資源與共學支持,協助企業更順利完成申請流程。

B型企業認證需要花多少錢?

認證申請過程中,必要繳交費用為「申請費」及「認證費」,費用因公司收入有所不同,費用級距請參考:認證費及申請費對照表 

  1. 申請費:提交認證申請時繳交一次,未通過不退還
  2. 認證費:取得B型企業認證後繳交,認證有效期為三年,每年須根據前一年度收入繳交相應認證費
  3. 若有輔導需求,會有額外費用(非必要):可參考Business FOR Good 主題課程潛力B加速器

取得B型企業認證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a. 認同B型企業運動理念
b. 合法註冊營利事業
c. 實際營運至少滿 12 個月
d. 遵守所在國家的地方法規與國家法律,五年內沒有重大違規
e. 部分行業(如菸、酒、軍火、傳銷、石油等)會進行額外審查或無法認證

公司需要修改章程或法律結構嗎?

註冊在台灣的公司,目前不需改變法律結構,但需簽署 《B型企業認證協議》(B Corp Agreement)

認證後需要公開哪些資訊?

  1. 公司基本資訊(名稱、產業、國家、簡介、官網)
  2. 各個評估面向的得分
  3. 作為風險審查的結果,B Lab Global 審查員會可能要求進行風險衝擊和管理資訊的揭漏,並依實際狀況決定是否要在公共頁面說明其回應方式與改善承諾
  4. 上市櫃企業及全資子公司等,會被要求公開整份商業影響力評估的填答,僅隱去敏感資訊

協會有提供哪些協助?

認識B型企業:每月免費線上說明會、論壇等

評估ESG影響力:

  1. Business FOR Good 主題課程
    報名參加主題工作坊,透過商業影響力評估,檢視企業的營運影響力,並制訂改善方案。
  2. 潛力B加速器計畫
    透過團體工作坊的形式,對標國際標準及同產業表現,擬定ESG競爭力提升藍圖。
    詳細介紹及報名網址請見:潛力B加速器計畫

認證過程協助:

  1. 持續同步審查狀況,協助釐清疑問,讓過程更透明且順利
  2. 陪同翻譯國際審查視訊面試 (需額外收費)

B型企業發展資源:

  協會將持續提供推廣資源、社群連結與專屬活動,與你一起擴大影響力

協會舉辦的活動只開放給要申請認證的公司嗎?

協會舉辦的主題課程與講座活動,歡迎所有對B型企業認證或永續有興趣的企業與個人參與,不限是否申請認證。

協會是否可以協助收集審核數據?

協會顧問主要協助企業了解商業影響力評估(BIA)題目設計的用意及答題重點,提供作法建議及改善方向,帶領企業討論並設定短、中、長期目標。
數據核實、資料準備皆應由公司內部進行準備。如需更深入的輔導,可參考經協會培訓之B型顧問提供的各領域專業服務。

取得認證後,有任何時效嗎?如果公司未通過再認證會怎樣?

  1. 認證有效期為三年
  2. 如果企業未能通過再認證,將喪失其B型企業資格,無法繼續使用B型企業標章或稱為B型企業
  3. 如何確定公司還是不是B型企業?
    國際官方網站上透過 Find a B Corp查詢,企業公開頁面(Public Profile)還在即表示認證有效

如何成為 Pending B Corp?

此認證僅於已有訂定「共/兼益公司法」之國家或地區提供。目前台灣尚未制定相關專法,因此尚不適用。

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如何制定

商業影響力評估 (BIA) 標準皆由一群意見領袖、專家及產業人士所組成的標準諮議會(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s, 簡稱 SAC)訂定,約每 3 年更新商業影響力評估與相關內容。

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的特色

具有國際化、完整性、階段性、可評比、可量化、視覺化等六大特色,讓企業從理解到行動、輕鬆一手掌握ESG!更多關於BIA資訊,請參考 BIA特點

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的評分機制

本評估滿分約 200 分,題目與區塊的加權比重依企業產業、規模與地理位置決定。每項肯定答案都可得分、不會扣分,部分區塊的分數由多題綜合計算。系統會即時自動計分,完成評估後即可查看結果。超過 80 分即可送出並安排線上面試,面試後最終核定分數仍需達 80 分以上才能申請認證成為 B 型企業。

提醒:填答商業影響力評估 (BIA) 並「不」等同取得B型企業認證;尚未審核通過的企業,不得使用如 B 型認證標章等 B 型實驗室之智慧財產

填答BIA前,我需要準備什麼?

您可以參考B型企業認證指南暨文件準備清單了解資料準備方向,然而,除了下列必備資料外,佐證文件主要取決於企業的永續作為,以及在BIA上填答結果。本清單非完整清單,亦非全部資料都必須有。

  • 財務報表
  • 員工名冊
  • 供應商清單

填答數據請以過去 12 個月或上個會計年度做為填報的期間,反映公司近期的運作情形。

如何使用BIA做企業影響力管理

如何註冊BIA帳號

註冊流程請參考BIA帳號註冊影片

幾分才算是「好」的分數?

任何高於 0 分的分數都是好的分數!
正數的分數即代表某公司做的是對於社會及環境有益的事情。評估表贏得的每一分,都是讚揚公司的措施已經超越一般商業行為且不斷增長正向影響力。

新標準評估哪些項目?

  • (E) 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 (E) 環境管理與循環經濟(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 Circularity,  ESC)
  • (S) 人權(Human Rights)
  • (S) 公平職場(Fair Work)
  • (S) 正義、公平、多元與共融(Justice, Equity, Diversity & Inclusion, JEDI)
  • (G) 政府事務與集體行動(Government Affairs & Collective Action, GACA)
  • (G) 企業宗旨與利害關係人治理(Purpose & Stakeholder Governance, PSG)

第六版跟第七版新標準的主要差異?

詳細說明可參考新標準概覽。

我的公司適合第六版還是第七版新標準?

新標準如何與其他永續標準、法規相符?

考量到現今企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新標準致力與其他永續相關架構與揭露報告(如《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準則》( ESRS)、GRI 和 CDP的數據與方法論對齊,有助於幫助企業達成相關要求。且這些資訊被納入新標準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中,B Lab 承諾也將定期更新互通性內容,以確保相關數據與最新的法規標準保持一致。

備註:與《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相關的資料互通性指標,將在《歐盟綜合法案》(EU Omnibus) 發布後進行更新。

B型企業協會會提供哪些訓練、指南或資源,來幫助企業符合新標準?何時會推出?

請參考下列初步規畫時程表,以實際公布為主:

了解更多關於第七版新標準的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