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職場(FW)
為何重要?
所有工作者都應被公平與有尊嚴地對待,優質的工作機會、自由與公開的對話、職場文化及共同使命,皆涵蓋於此公平職場的影響力主題之下。逐步實現的企業,不僅實踐了職場中的利益相關者治理,也建立了共同的企業使命感。像B型企業以使命驅動的公司來說,這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有什麼重要的改變?
在此影響力主題中,B Lab 將原本兩個獨立的主題——「公平薪資」與「職場文化」——合併為一體,並將與供應商相關的要求移至「人權影響力主題」,為企業員工的核心要求提升了明確性與一致性。主要改變如下:
- 新增對企業設定員工清楚期待的要求,包括提供正式的僱傭契約;
- 將生活工資與集體談判的工資重新定位為最低工資設定的理想方法。所有擁有員工的公司必須至少落實生活工資或支付經集體談判達成的工資;
- 增加薪資彈性:考慮到企業可能面對的外部障礙,及全球生活工資方法論的不一致性。未達上述薪資標準的企業需執行其他措施,如:公開最高與最低薪資比、提供普及的托育服務,或參與集體行動以推動工資提升;
- 刪除了「心理健康」項目,以避免企業在缺乏臨床專業的情況下進行評估或診斷。取而代之的是要求企業關注更適合衡量的主題,如員工福祉、歸屬感與心理安全。
圖片來源:Pexels
企業的成長機會為何?
公平職場(Fair Work)涵蓋多項「公平薪資」的概念,其中有些對企業來說可能是不熟悉的。實務包括:
- 避免不公平的薪資差距,如在招募時不詢問過往薪資、設定透明的薪資架構,及告知員工他們可享有的工資與福利
- 計算、縮小並公開性別薪資差距
- 評估「同工同酬」的落實情況,即對等價值工作支付相等報酬
- 實施有助於最低薪員工的政策,如支付可負擔生活工資或集體協商工資
多項要求僅適用於規模較大的企業,因這些措施需仰賴龐大員工數據才能發揮實質意義(如性別薪資差距的分析)。
重要建議?
面對上述的建議,企業可以從取得員工的回饋開始做起。投入且滿意度高的員工,將能對企業使命產生實質貢獻。B Impact 標準為企業如何與員工互動提供彈性的選項,如,企業可自行選擇欲衡量的職場文化主題,或採取何種形式的員工代表機制。
當企業在 B Impact 標準中多項選擇中感到困惑時,建議透過員工回饋來做出選擇。這能建立正向的反饋循環——更好的回饋帶來更佳的決策與成果,而良好的成果又能進一步強化回饋品質,持續推動正向成長
支付可負擔生活工資(Living Wage)是強制性的嗎?
支付可負擔生活工資目前不是強制性的,原因如下:
- 希望認可「集體協商」作為一項有價值的替代方案。
- 企業在實際操作上可能會面臨各種合理的挑戰與障礙。
- 全球目前在可負擔生活工資的計算方法尚未一致,難以制定統一的全球性要求。
源自B Lab 希望協助勞工擺脫貧窮、並推動經濟體系轉型的使命,期望未來能要求所有 B 型企業支付可負擔生活工資或經集體協商的工資。也承諾會持續觀察並支持有助於克服這些挑戰的各項行動。
B Lab 將與 Wage Map 合作,探討推動對生活工資的全球標準化,也關注國際勞工組織(ILO)針對可負擔生活工資與集體協商雙軌並行的研究與實踐。
可負擔生活工資是針對個人還是家庭?
在新標準中,可負擔生活工資是以家庭為基礎。定義為:讓員工在標準工時內,能夠負擔他本人及其家庭之體面生活水準的薪資。
員工(worker)的定義為何?
在B Impact 標準中,「員工」指為公司工作,且符合下列任一身分者:
- 正式員工(employee)
- 獨立承攬人(independent contractor):若每週工作超過 20 小時,且是長期或超過六個月者
- 派遣員工(agency worker):若每週工作超過 20 小時,且是長期或超過六個月者
標準中會根據具體內容明確區分使用「員工」(employee)或「勞工」(worker),以確保u要求清晰明確。
如何涵蓋供應鏈中的勞工?
「公平職場」影響力主題聚焦於企業自身的員工。
至於與供應鏈相關的要求,則屬於「人權」(Human Rights) 影響力主題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