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E-環境

E-環境

挽救沉沒的台灣海岸線 工程師捲袖甘作賣魚郎

暖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加上台灣西海岸因養殖業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更加劇淹沒危機。小小的社會企業「台灣好漁」勇於打頭陣,引領產業改變作法。 春節將近,除夕夜的團圓桌上,少不了象徵「年年有餘」的魚料理,但除了美味和寓意考量,吃魚可能還有第三種功能:挽救台灣海岸的下陷危機。
E-環境

關懷社會與環境的用心品牌經營讓消費者埋單 – 上篇

知名消費零售品牌籌資平台CircleUp 是股權式群眾投資平台,他們專攻消費性商品市場,其上的募資金額至少要一萬美金以上的投資者。由CircleUp 所出的一份針對消費性品牌的B型企業與其他同業在品牌實力上的摘要調查報告說明企業的品牌行銷需要檢視品牌的社會與環境使命,如此才能吸引新一代的消費者埋單並加深品牌黏著度。透過CirceleUp 的機器學習平台Helio,我們瞭解B型企業在市場上勝出同類型競爭者。
E-環境

嘉澎塑膠二代接班:申請B型企業導入虛擬點數考核制度

「就像開巴士一樣,看人家開十年,不如直接跳下去。」2015年,父親一段話,決定隔年就讓當時僅二十七歲的王政彥正式接班,甚至協助他向銀行貸款三千萬元,用這筆錢買下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嘉澎塑膠」。 二十七歲、負債三千萬元,面對二十多名員工、年營業額一億多元的公司,但業績每年衰退三至五%,這是王政彥接班的起點。父親放手放得乾脆、兒子也勇於承擔責任,卻還是避免不了一段陣痛期。
E-環境

史上最大的B型企業誕生!全球乳品龍頭達能加快認證腳步,背後原因是什麼?

或許你對「達能」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你可能吃過Activia優格,或喝過Evian礦泉水。就在今年4月12日,全球最大的乳品集團「達能」(Danone)宣布,旗下的北美公司Danone North America和加拿大公司Danone Canada獲得B型企業認證。以業務規模來看,此舉不僅意味達能已有近三分之一成為B型企業,對於兼顧商業和社會環境邁出關鍵一步,年營收超過60億美元的達能北美公司更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B型企業公司。
E-環境

既賺錢又對世界好,台灣八家企業亞洲第一

曾被《財星》雜誌點名為全球企業趨勢的「B型企業運動」,宗旨在於重新定義企業成功的意義,於12日晚間揭曉2018年「對世界最好企業」,台灣有8家企業在全球2500家中脫穎而出,數量為亞洲第一,超越快速崛起的中國、韓國和以色列。國際知名戶外用品Patagonia, 源自英國的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 以及天然護膚產品W.S. Bager也都在得獎名單之列。
E-環境

亞洲第一場城市挑戰賽結果出爐 -五家企業獲選「對台北最好企業」

Best for Taipei得獎者合影_左一社區獎得主鮮乳坊共同創辦人龔建嘉、前國策顧問黃國俊、社區獎與最高榮譽獎得主繭裹子共同創辦人蔡宜穎、台北市產發局局長林崇傑、王道銀行副董事長駱怡君、環境獎與最高榮譽獎得主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廖怡雯、柯文哲市長、國策顧問張富美、B型企業協會理事長連庭凱、員工獎得主威立顧問總監唐嘉蔚、環境獎與員工獎得主祥圃實業營運長吳季衡。亞洲第一場「對城市最好」系列活動 -「Best for Taipei對台北最好企業挑戰賽」歷經一年競賽成果出爐,今(4)日舉行頒獎暨慶祝會,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親自出席鼓勵企業與城市共好、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