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勢力崛起 企業不再只為股東創造利益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企業一向以追求獲利及替股東創造利益為目標,但近年由美國發起的「B型企業」認證,強調企業須兼顧員工、環境、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兼顧社會及環境問題。國內已有40多家企業通過認證,包括綠藤生機、王道銀行、繭裹子等。本週更在台北舉行「B型企業新勢力論壇」,邀請企業參加「Best for Taipei對台北最好企業挑戰賽」。

對台北最好企業 共享價值為概念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0503 14:30:08)台北市今年接棒紐約,自4月24日起跑,展開為期一年的「Best for Taipei」企業挑戰賽。起跑記者會於台北市政府一樓ENJOY 喜憨兒餐廳舉辦。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局長、B Lab Taiwan張大為理事長、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黃華德、王道銀行駱怡君副董事長到場,為打造臺北市成為「企業與社會共好」的宜居永續城市點燃開幕聖火。會中,由台北市長柯文哲和美國「國際B型企業實驗室」總部創辦人Bart越洋連線,正式接棒紐約,將成為亞洲第一個響應「Best for city」的城市。

來自貝萊德的訊息:Contribute to Society, or Risk Losing Our Support
全球最大資金管理公司 BlackRock 的創辦人Laurence D. Fink 發表聲明,「企業在未來需要貢獻給社會,如果他們想要繼續獲得貝萊德的支持。」

B型企業Patagonia供應鏈-興采,台灣綠色紡織廠
紡織業是能源密集產業,尤其用布料染色時用水量更是驚人。近年來,台灣興采紡織廠購置新機器,利用省水染布技術,每批布料可以省下25公斤的水;同時,回收咖啡渣製成纖維,因為他們發現這些布料不僅對環境友善,吸汗及氣味的效果竟是棉布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