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剩食不剩的新獲利時代 (上)
全世界約有10%、7.6億的人口正在挨餓,但全球生產的糧食竟有三分之一遭丟棄,等於一年浪費約13億噸且價值約台幣21兆元的食物,更造成處理垃圾等的環境危機。為在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供應鏈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無法在生病的地球上種植草藥」 英國Pukka草本茶的科學減碳六大心法
B型企業Pukka花草茶品牌於2001年創立於英國,2017 年被聯合利華集團(Unilever)收購時全年營業額超過10億新台幣,年成長率達30%。其企業使命是激勵人們透過天然植物過著更有意義的生活。

再生能源企業對環境負責就夠了? 不,要永續發展還得加上社會與財務面向
年營收超過7.1億美元(約216億元新台幣)的B型企業「綠山電力」(Green Mountain Power),是一家淨利達8,000萬美元(約24.4億新台幣)的民營發配電公司,服務逾26萬戶,供應美國佛蒙特州約75%(包含再生能源)的穩定電力

「有家」的可負擔住宅讓安居變簡單了
「以房接房、以地接地,以致不留餘地」是 2500 年前紀載在舊約聖經中以賽亞先知責備當時富人貪心的程度,也不遑多讓地今日反映在全球的貧富差距問題上,最直接動搖的是安居的基本人權被以追求經濟發展繁榮都市之名忽略了。當一棟棟的高樓興起時,卻也付出了相當高的社會成本。